以賽亞書40:29–31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雅偉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上述經文以「雅偉」取代「耶和華」,因希伯來原文為יהוה,英文翻譯應為YHWH,全寫為YaHWeH,「YAH」的中文讀音為「雅」,「WEH」的中文讀音為「偉」,故中文應譯作「雅偉」。日後於網誌裡引用的經文,均會用上「雅偉」一詞。)
經文提到的「等候」,按希伯來原文解作「仰望」和「期待」,得力的秘訣在於「仰望」和「期待」神。以賽亞書40:31是不少基督徒的鼓勵,可惜卻不是很多信徒明白其中的意思。「等候神」很多時會掛在信徒的嘴邊,縱然我換上另外兩個動詞,讓人知道「等候神」可解作「仰望神」和「期待神」,但實質是盼望神甚麼,你能回答嗎?
以賽亞書39章講述猶大王希西家剛剛病癒,於是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米羅達巴拉叫使者送上書信和禮物給他致以慰問和祝賀。希西家非常高興,向使者展示擁有的一切,包括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武庫的軍器等。先知以賽亞知道後便為雅偉向希西家傳話,預言希西家所有的及其眾子,將來都要被擄到巴比倫。接著的40章1節,雅偉說要安慰祂的百姓,以這樣的背景再看40章31節時,會明白雅偉在鼓勵百姓於被擄的日子要「仰望神」,神會使他們有力量度過被擄的艱難歲月。
昔日猶太人被擄,今日我們同樣是被擄的一群,我們都成了罪的奴僕。
約翰福音8:31–34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你怎麼說『你們必得自由』呢?」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
這真是發人深省的經文!耶穌說這番話的對象是「信他的猶太人」,耶穌形容他們是「罪的奴僕」。若耶穌今日向信他的你和我說同樣的話,我們有甚麼反映呢?今日很多教會都鼓勵人去「信耶穌」,明顯地不足以使人從罪裡得釋放。惟有「真門徒」才能從罪裡得釋放,他們會「常常遵守主耶穌的教導」。「常常遵守」是從英文「abide in」翻譯出來,可以解作「住在」。這與從罪裡得釋放,有甚麼關係呢?
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約翰福音8:35。
多馬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假的真不了
1986年10月9日,在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首次上演了一齣小說改編、風靡全球、被譽為百老匯最長壽,至今 (2014年) 仍在上演的音樂劇,名為《歌聲魅影》。其引人入勝之處是戲中有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虛幻」令人有幻想的空間,所以令人著迷。正如男主角魅影經常帶著面具展現人前,帶有攝人魅力,及至人們發現面具背後是一張醜陋的面龐時,魅影的吸引力變得蕩然無存。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也成了魅影,有些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明白「面具人生」當然有問題,那麼是「面具」還是「人生」出了問題呢?我相信答案呼之欲出。這與前文提到的「假冒為善」有甚麼關係呢?
假冒為善 (Hypocrite) 在希臘原文解作在舞台上演戲的人,演員根據劇本的要求,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基本上是在演戲,我們看見的演員並不是在展示其真正的本性。耶穌以「假冒為善」來形容法利賽人對著神表裡不一。馬太福音23章記載了耶穌提到法利賽人的七禍,第27至28節講述他們表裡不一的問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公義」和「不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面在行出神的律法,內裡卻在違反神的律法。法利賽人企圖以純粹遵守律法條文的「廉價」行為來取悅神,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在做相同的事呢?按時到教會聚會、以基準執行事奉、依指定敬拜模式…… 作人看為稱職的基督徒,看來並無不妥,可能你所認識的基督徒月復月、年復年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甚至是終此一生都是這樣行,可以得著人的認同和讚賞,我相信感覺是良好的。
可是,當形式蓋過了本質時,會成為信徒的危機。表面上我們所做的是為了更親近神,但不自覺地卻與神的關係越拉越遠,我們要當心被事奉壓死了我們基督徒的生命,當你心裡只把教會的服事視為一項「任務」,而不是與神同工的一個福份時,你不會經歷到從神而來的能力,卻是不斷在支取,甚至是透支自己的精力來服事神,這與你每天為著學業、工作和家務等事情來營營役役,有甚麼分別呢?可能你想成為基督徒的初衷是活得有價值、活得「充實」,但因著教會需要運作得更暢順,而使大量的事奉擠進你的時間表,那時只會是「充塞」了你的生命,與你的原意是大相逕庭。
要活出完整的新生命,你需要從聖經找答案!
多馬
多馬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生命的轉化
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呢?
為何彼得、約翰和雅各在與耶穌同行的時候,生命的轉化卻不持久呢?
這與前文結束時提及耶穌講論的衣服比喻,有甚麼關係呢?
為何彼得、約翰和雅各在與耶穌同行的時候,生命的轉化卻不持久呢?
這與前文結束時提及耶穌講論的衣服比喻,有甚麼關係呢?
路加福音5:36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每逢耶穌說比喻,都是以世上發生的事來喻表屬靈的事情。耶穌主要按著猶太人的風俗習慣來設比喻,加上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比喻,因著地域和時間的差異,我們若能瞭解當時的背景資料,對我們掌握比喻的屬靈含意,很有幫助。由於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並不富裕,不會把破了的衣服立即扔掉,而是選擇用布修補破口後再著,但卻不會用上新布。經文提到「把新衣服撕下一塊」(簡稱:新布) 和「舊衣服」(簡稱:舊衣) 是不相稱的,同時新衣服會被撕破。
這個比喻不只記載在路加福音,而且在馬太 (太9:16) 和馬可 (可2:21) 福音也有記載,證明是耶穌非常重要的教導。若在新衣服剪下一塊,我們很容易明白新衣服會被破壞。而耶穌提及的「不相稱」,是甚麼意思呢?馬太和馬可福音的平行經文,都提到:「新布會帶壞舊衣,並且破得更大。」因為新布較舊布有彈性,一般在洗滌後會縮水,而舊衣服的布卻不會縮水,因此這樣的變化會使得舊衣服的破洞變得更嚴重。到底當中有甚麼屬靈教導呢?
耶穌說這個比喻之前,是在談論猶太人的飲食習慣,當時耶穌和門徒正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了,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他們更以施洗約翰的門徒和他們的門徒一樣禁食禱告,來反證耶穌與其門徒的做法不合乎猶太人的傳統。因此,耶穌以補衣的比喻給他們屬靈的教訓。「衣服」的希臘原文「himation」是從另一希臘文「hennumi」衍生出來的,是一個動詞,解作「穿上」。當用在屬靈的事情上,往往與生命有關 (林後5:4、弗4:24、西3:10),新舊衣服可看成是新舊生命的對比,若新衣服喻表新生命,由於新布是新衣服的一部分,因此其屬靈含意是部分的新生命,或可看為是不完整的新生命。
法利賽人所拘泥的是人的傳統,這是他們看為正確的事,以為在守神的律法。可是耶穌多次用「假冒為善」來形容他們,並在馬太福音15:7–9記載了耶穌這樣教訓他們 ---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只是嘴唇尊敬神,就如同新布補在舊衣上,原意是想親近神,結果卻是遠離神。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會否在不自知不覺間也成了「假冒為善」呢?
多馬
多馬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人生渴求
我們都是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這似乎是人的天性,所以,這世界都是圍繞著這「天性」而運行的,我們不斷看到有新的發明、新的產品推陳出新。
就以娛樂為例,電影有了只不過百多年的歷史。起初,電影是黑白播放的,而且是沒有聲音,當時人們觀看電影,需要從人物的動作和字幕去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情節,不久,電影就有了聲音,人們看電影時的聲音的感官豐富了,再過了不久,電影變成彩色播放,人們觀看電影時對影像有了更細緻的感受,電影鏡頭裡的布景,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地呈現在眼前。
另一方面,人們看電影需要上電影院看的,當時來說這是一件頗為隆重的事情,不是說要看就能看。隨著電視機的發明,人們不必需要上電影院才能看電影,而且有不同的頻道,提供不同類型的電影給人們觀看,只須扭扭頻道選擇制便可。
今時今日,隨著互聯網的研發,無線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發明和普及,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就能使用無線數據網絡,打造我們的「私人影院」,就能隨時隨地看我們想看的電影。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推動這些發展是基於人們對事物的渴求,沒有渴求,這些事跟本不會出現的。
在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上,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是沒有兩樣的,那麼,基督徒所渴求的與非基督徒有甚麼不同呢?或者我們從聖經裡會有所啟發。
傳道書1:8-11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傳道書的作者看到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似乎看到世界不斷地發展,不斷有「新鮮」事出現,但這些事過了一會兒就陳舊了,而且沒有人會記念。以上述的例子而言,現在我們根本不會再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日子,下一代更不知黑白電視為何物!
傳道書3:11-14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的作者也看到,神已經將永生 (永遠的生命) 這意念放在我們心裡,雖然我們不能參透神的作為,但我們能經歷得到祂是在作事,而神一切所做的都必存到永遠,這樣,使我們能對祂存敬畏的心。最明顯的,就是神藉耶穌基督將這永遠的生命顯明出來。
約翰福音5:24-2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這裡耶穌講到:「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 誰會聽耶穌的話呢?就是那跟隨耶穌的人,就是基督徒。這樣,基督徒就有了永生的憑據。有了這憑據,我們的眼目就不會只放在地平線上。神把我們的眼目轉到天上去,好叫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彼得前書3:20-21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纔為你們顯現。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因此,對比永生,地上所有的一切都變暫時了!就像我們往外地旅遊,須然每個景點都可能給我們為之讚嘆,但我們並不會為此而留戀在那裡,到了時候,我們還是渴想回家吧!
希伯來書 11:13-16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神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家鄉,你是否渴求這個家鄉呢?你有否為回到這家鄉作出準備嗎?
磯法
就以娛樂為例,電影有了只不過百多年的歷史。起初,電影是黑白播放的,而且是沒有聲音,當時人們觀看電影,需要從人物的動作和字幕去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情節,不久,電影就有了聲音,人們看電影時的聲音的感官豐富了,再過了不久,電影變成彩色播放,人們觀看電影時對影像有了更細緻的感受,電影鏡頭裡的布景,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地呈現在眼前。
另一方面,人們看電影需要上電影院看的,當時來說這是一件頗為隆重的事情,不是說要看就能看。隨著電視機的發明,人們不必需要上電影院才能看電影,而且有不同的頻道,提供不同類型的電影給人們觀看,只須扭扭頻道選擇制便可。
今時今日,隨著互聯網的研發,無線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發明和普及,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就能使用無線數據網絡,打造我們的「私人影院」,就能隨時隨地看我們想看的電影。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推動這些發展是基於人們對事物的渴求,沒有渴求,這些事跟本不會出現的。
在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上,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是沒有兩樣的,那麼,基督徒所渴求的與非基督徒有甚麼不同呢?或者我們從聖經裡會有所啟發。
傳道書1:8-11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傳道書的作者看到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似乎看到世界不斷地發展,不斷有「新鮮」事出現,但這些事過了一會兒就陳舊了,而且沒有人會記念。以上述的例子而言,現在我們根本不會再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日子,下一代更不知黑白電視為何物!
傳道書3:11-14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的作者也看到,神已經將永生 (永遠的生命) 這意念放在我們心裡,雖然我們不能參透神的作為,但我們能經歷得到祂是在作事,而神一切所做的都必存到永遠,這樣,使我們能對祂存敬畏的心。最明顯的,就是神藉耶穌基督將這永遠的生命顯明出來。
約翰福音5:24-2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這裡耶穌講到:「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 誰會聽耶穌的話呢?就是那跟隨耶穌的人,就是基督徒。這樣,基督徒就有了永生的憑據。有了這憑據,我們的眼目就不會只放在地平線上。神把我們的眼目轉到天上去,好叫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彼得前書3:20-21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纔為你們顯現。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因此,對比永生,地上所有的一切都變暫時了!就像我們往外地旅遊,須然每個景點都可能給我們為之讚嘆,但我們並不會為此而留戀在那裡,到了時候,我們還是渴想回家吧!
希伯來書 11:13-16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神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家鄉,你是否渴求這個家鄉呢?你有否為回到這家鄉作出準備嗎?
磯法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我們在這裡真好!
當神與你同在時,你會察驗到自己生命的變化,可能你會不自覺地說出:「我們在這裡真好!」按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 (路9:28–29)。他們在禱告時,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不單耶穌的面貌改變了,連門徒也都打盹。「打盹」按希臘原文可解作「屬靈不活躍」(spiritual torpor)。
由於耶穌是內心清潔的人,因此與神同在時會反映出神的榮光;相反地門徒還受著肉體的需要所困擾,例如因忘了帶餅上路而彼此議論 (太16:7),未能集中焦點在神身上,以致與神同在時出現打盹的屬靈不活躍情況。下次當你祈求神與你同在時,留心可以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未有覺察任何生命變化 → 你不是在與神交通 (可能只是在自言自語)
覺察生命疲乏無力 / 打盹 → 屬靈不活躍覺察生命滿有能力 / 清醒 → 神的生命力正在你的生命中運行
在耶穌改變形象時,門徒經歷了上述的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他們先是打盹,屬靈不活躍。其後將焦點集中到神身上時,他們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摩西和以利亞 (路9:32)。其實當耶穌與門徒一起禱告時,耶穌的榮光,並摩西和以利亞便顯現了,只是門徒在屬靈不活躍的狀態,所以「看不見」。
「看見」按希臘原文有「覺察」 (be aware) 的意思。若你願意與神交流,神必與你同在,祂也願意將生命力澆灌在你身上,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覺察」,以致神的能力得以「正常地」在我們的生命中運行。不過,即使明白箇中道理,我們似乎卻感到力不從心。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上,我們仿如坐在屬靈的過山車,既會經歷屬靈高峰,也會不時遇到屬靈低谷。
正如彼得看到眼前的屬靈景象,受著神的靈感覺,不自覺地說出:「我們在這裡真好!」 因為當時他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更提議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棚。按經文的背景,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約7:2),可能彼得的想法是在這裡慶祝節期,而不上耶路撒冷過節。說這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他們進入雲彩裡就懼怕。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有古卷: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路9:34 – 35)
不單彼得,就是約翰和雅各也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若神的能力在約翰和雅各身上運行,他們的心會懷著愛。可是運行卻不持久,以致雅各和約翰遇到不如意時,人的情緒再次浮現,甚至動了殺機。耶穌和他們下山後,與其餘九位門徒一起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那裡的人不接待耶穌。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 (有古卷沒有像以利亞所做的這幾個字) 嗎?」 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路9:54–55) 神沒有使他們的心轉化,原因何在?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路5:36)
希望這節經文,能幫助大家默想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下回給大家答案。
多馬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路5:36)
希望這節經文,能幫助大家默想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下回給大家答案。
多馬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生命力
很多香港人喜愛吃三文魚刺身,三文魚的學名是「鮭」,按生物學分類屬於鮭科。有一種與鮭的外型相似的魚,學名是「鱒」,體型較鮭略小,當中有一種名為「褐鱒」,牠們於每年11和12月,為了尋找合適的產卵地方,有游上瀑布或迴游至上游的逆流而上習性。
於2007年在英國一個鱒魚養殖場,上演了一幕「大逃亡」。其中一條褐鱒,逆流跳上距離水面約90公分、直徑20公分的進水管,游向九公尺外的伊欽河支流。連鱒魚專家看了都嘖嘖稱奇,牠們竟然逆流穿過那麼小的管子,只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於2007年在英國一個鱒魚養殖場,上演了一幕「大逃亡」。其中一條褐鱒,逆流跳上距離水面約90公分、直徑20公分的進水管,游向九公尺外的伊欽河支流。連鱒魚專家看了都嘖嘖稱奇,牠們竟然逆流穿過那麼小的管子,只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當你祈求「神的生命」在你身上運行,是否同樣是為著要完成某些使命呢?提到「神的生命」,很多人會覺得是為著神的好處,正因如此,很多人會抗拒福音,心想為何自己要付代價來為神作事呢?不過,讀者有否想過,為何歷世歷代卻有無數的基督徒為著完成神的使命付上生命的代價呢?
梵蒂岡教廷官員於2013年在聯合國演講中披露驚人數據,指全球每年約有10萬教徒因信仰緣故被殺害。回顧20世紀,這一百年內就有超過2,600萬教徒,因承認耶穌是基督或拒絕放棄信仰而殉道,即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人殉道。
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先驅使徒保羅,曾在傳福音的歲月中,經歷了疲乏、痛苦、饑渴、寒冷、赤身露體、毆打、監禁、石擊、船壞、海陸的危險,其後更因信仰的原故被誣告而監禁,於獄中曾寫信給視為兒子的年青教會領導提摩太。
提摩太後書4:6 – 8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保羅提及「離世的時候到了」,意識到自己殉道的時間將近,形容自己打了「美好的仗」,又有公義的冠冕賜給「愛慕基督顯現」的人。當然,保羅也是「愛慕基督顯現」的其中一份子。「愛慕」的希臘原文是「agape」,意思是「無條件的愛」,保羅表達他懷著「無條件的愛」,等候基督再來。
因此,當基督徒想完成神的使命時,不是單純地履行責任,而是出於「愛」。「愛」不只是情感的交流,也是生命的交流,神感受到我們藉著禱告,祈求聖靈降臨、聖靈灌溉、聖靈同在,或是被聖靈充滿,都是在表達渴想與神同在的生命訊息,便答允我們的祈求,將自己的生命力注入我們的生命當中,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呢!
多馬
快樂人生
對許多人來說,每一天只有一個朦朦朧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過得快樂一點。尋找樂子就成為了人生的動力。
我聽過兩個朋友的對話:
甲:我去教會了......
乙:好玩嗎?
似乎「好玩」、「有趣」、「喜好」都是與「快樂」相關相連的。如果不能讓人快樂起來,那不就成了「悲哀」嗎?
你能否列出五樣令你快樂的事?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你現在快樂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二講:得喜樂的秘訣》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我聽過兩個朋友的對話:
甲:我去教會了......
乙:好玩嗎?
似乎「好玩」、「有趣」、「喜好」都是與「快樂」相關相連的。如果不能讓人快樂起來,那不就成了「悲哀」嗎?
你能否列出五樣令你快樂的事?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你現在快樂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二講:得喜樂的秘訣》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2014年9月13日 星期六
生命需要的一口氣
一個成人每次呼吸,吸入的空氣約500毫升,平均每分鐘16次,即每天平均呼吸超過23,000次,吸入的空氣逾11,500升,當中約21%為氧氣,即氧氣量約2,400升,大概是1.3個標準泳池的容量。如果缺少了部份,可以破壞我們的身體組織或器官,腦部缺氧5分鐘或以上,會導致半身或全身癱瘓,或是陷入昏迷狀態,隨時死亡。
當大腦缺氧時,即使沒有很大的體力消耗,卻感覺疲憊,甚至是心力交瘁。若這些徵狀出現在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上,或者已經出現在你的屬靈生命上,可能你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進入了「屬靈缺氧」的狀態。從神而來的氣息,沒有進到你的屬靈生命當中。
上次提到的「靈」,按原文解釋是「一口氣」的意思。這個字首次出現在聖經,可以追溯至創世記,經文裡用到「氣」字。
創世記 2:7
雅偉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
(上述經文以「雅偉」取代「耶和華」,因希伯來原文為יהוה,英文翻譯應為YHWH,全寫為YaHWeH,「YAH」的中文讀音為「雅」,「WEH」的中文讀音為「偉」,故中文應譯作「雅偉」。日後於網誌裡引用的經文,均會用上「雅偉」一詞。)
藉著神所吹入的「一口氣」,亞當從沒有生命的塵土,成了「活」人。那一口氣是「生」的,經文裡的「生」和「活」按原文是同一個字,即神將自己的生命傳遞給亞當。當人被聖靈充滿時,就是神將自己的生命傳遞給人,因此在使徒行傳4章的彼得,是在充滿神的生命力之下,放膽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若你到教會聚會一段時間,相信會聽過有弟兄姊妹在言談間或禱告裡祈求聖靈降臨、聖靈灌溉、聖靈同在,或是被聖靈充滿。當我們用上這些屬靈辭彙時,必須弄清箇中的含意,方能使別人明白所表達的意思,得到造就;或是使自己清楚知道在向神祈求甚麼,以達致與神交通的果效。按我上述的解釋,相信你會開始揣摩到「聖靈」應與「神的生命力」有關,信徒是在祈求「神的生命力」在他們身上運行。
這樣又衍生出一個問題:祈求「神的生命力」在你身上運行,目的何在呢?
若你到教會聚會一段時間,相信會聽過有弟兄姊妹在言談間或禱告裡祈求聖靈降臨、聖靈灌溉、聖靈同在,或是被聖靈充滿。當我們用上這些屬靈辭彙時,必須弄清箇中的含意,方能使別人明白所表達的意思,得到造就;或是使自己清楚知道在向神祈求甚麼,以達致與神交通的果效。按我上述的解釋,相信你會開始揣摩到「聖靈」應與「神的生命力」有關,信徒是在祈求「神的生命力」在他們身上運行。
這樣又衍生出一個問題:祈求「神的生命力」在你身上運行,目的何在呢?
多馬
2014年9月5日 星期五
屬靈卓越 (下)
前文講到的使徒行傳4章,提供我們追求屬靈卓越的線索。只是我不禁要問,是否你對神大發熱心,並覺察與神同在,生命就會改變嗎?看看彼得和約翰的人生,他們起初是撇下生計,放棄作漁夫,來跟從耶穌的,若他們不是對神大發熱心,相信不會有如此關乎人生的重大決定。之後與耶穌一起的日子,他們從耶穌和自己身上,經歷了大大小小的神蹟,肯定有覺察與神同在,但仍是出現失腳的情況,例如彼得三次不認耶穌,是嚴重的屬靈失腳。
馬太福音10:5–42 是耶穌差十二門徒出去傳福音前對他們的吩咐,其中在33節有這樣的教導:「凡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上的父面前也必不認他。」不認耶穌最嚴重的後果,是耶穌在天父面前不認那人,這無異於把這人棄絕。
這樣看來,要生命得以改變,還需要其他重要的元素。回看使徒行傳,書卷的開初記載了耶穌升天前給門徒的囑咐。使徒行傳1:4–5 「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 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接著第2章記載了門徒在五旬節聚集時,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講說神的大作為。在4章8節,再次提及彼得被聖靈充滿,便放膽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不論是五旬節的門徒或是西門彼得,都得著人看為稀奇的生命變化,之後向人宣講從神領受的訊息。他們不約而同都是被聖靈充滿,這也應驗了耶穌給他們的預言:「……不多幾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門徒的生命轉變,從領受聖靈開始,這可說是我們邁向屬靈卓越的鑰匙,若生命要進入豐盛,必須對「聖靈」有正確的認識。按原文解釋,「聖靈」是兩個希臘字:「聖」和「靈」,「聖」解作「純潔」(pure);「靈」解作「一口氣」(breath),人被「聖靈」充滿,意思是被「純潔的一口氣」所充滿。
「一口氣」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給大家賣個關子,下次再談。
多馬
2014年9月2日 星期二
誰要福音?
俗語說:「錯,就要認;打,就要企定」。有些事情犯了錯誤就要付出代價。
知罪、承認過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犯錯而懊悔其實是人的本性之一,是對與錯、是非黑白的基本認定。這應該不是甚麼大道理,而是人人應知、應懂、應實行的事。為何基督教會向人傳講認罪悔改倒遇上不少的困難?
一般人終生營營役役,中規中矩地生活,無大善舉亦無巨惡,也有人為家為國不甘後人,勞勞碌碌,只求吃穿不愁、日子越過越好。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需要「救恩」,也不需要「救世主」。故此,一旦接觸教會,一點信主的動力都沒有,直覺上只感到信徒都是良善之輩。 「我向來活得不錯,為甚麼要逼我認罪、要『清算』我?」
他們以為福音是對「罪人」說教的,就是那些無法無天、無情無義、偷訛拐騙、不務正業的人,他們才需要福音;再不是那些孤寡寂寞、貧苦無依、身心傷痛,他們也需要福音-- 福音也許能導人向善,帶他們離開黑暗。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談不上甚麼宏圖大志,日子還是過得不差。反正心無大志,每天三餐一宿,逛街買買衣服鞋子,有限的花費也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所以,有人說行動電話的市場巨大,就是一般人花不起錢買房買車,衣服鞋子多買也沒地方放,但一千幾百塊的手機,倒是可以一年一換啊,起碼可以嚐到追上潮流過過癮!
一旦人們對「福音」整個觀念弄歪了,人只會認為福音是那些有需要的人-- 就是對外在生活有所欠缺的人才需要的,以為透過福音能達致外在物質生活 (physical life) 的豐盛滿足。
新約聖經一直是關乎屬靈的生命 (spiritual life)。你渴想得到豐盛的屬靈生命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一講:豐盛的人生》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知罪、承認過錯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因犯錯而懊悔其實是人的本性之一,是對與錯、是非黑白的基本認定。這應該不是甚麼大道理,而是人人應知、應懂、應實行的事。為何基督教會向人傳講認罪悔改倒遇上不少的困難?
一般人終生營營役役,中規中矩地生活,無大善舉亦無巨惡,也有人為家為國不甘後人,勞勞碌碌,只求吃穿不愁、日子越過越好。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需要「救恩」,也不需要「救世主」。故此,一旦接觸教會,一點信主的動力都沒有,直覺上只感到信徒都是良善之輩。 「我向來活得不錯,為甚麼要逼我認罪、要『清算』我?」
他們以為福音是對「罪人」說教的,就是那些無法無天、無情無義、偷訛拐騙、不務正業的人,他們才需要福音;再不是那些孤寡寂寞、貧苦無依、身心傷痛,他們也需要福音-- 福音也許能導人向善,帶他們離開黑暗。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市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談不上甚麼宏圖大志,日子還是過得不差。反正心無大志,每天三餐一宿,逛街買買衣服鞋子,有限的花費也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所以,有人說行動電話的市場巨大,就是一般人花不起錢買房買車,衣服鞋子多買也沒地方放,但一千幾百塊的手機,倒是可以一年一換啊,起碼可以嚐到追上潮流過過癮!
一旦人們對「福音」整個觀念弄歪了,人只會認為福音是那些有需要的人-- 就是對外在生活有所欠缺的人才需要的,以為透過福音能達致外在物質生活 (physical life) 的豐盛滿足。
新約聖經一直是關乎屬靈的生命 (spiritual life)。你渴想得到豐盛的屬靈生命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一講:豐盛的人生》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屬靈卓越 (中)
每當我們讀到聖經的偉人如亞伯拉罕、摩西、以利亞、西門彼得和使徒約翰等的事蹟時,我們總是被他們的生命所吸引,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追求屬靈卓越。不過若跟現今的基督徒說,你也可以追求屬靈卓越時,他們不是斷言自己不能,就是心裡充滿懷疑:我可以嗎?
請細心想想,上述這五位屬靈偉人,也有在信仰上失腳的時候,亞伯拉罕對神應許他老年得子存疑
(創16:1–2)、摩西起初拒絕神要他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呼召 (出3至4章)、以利亞曾對神失去信心求死 (王上19:1–4)、西門彼得三次不認耶穌 (太26:69–75、可14:66–72、路22:56–62、約18:15–18、25–27),以及使徒約翰曾要求耶穌吩咐火從天降下焚燒不接待他們的村莊
(約9:51–56)。
既然這些偉人在屬靈路上也曾失腳跌倒,卻最終被神所重用,若我們決心服事神,難道神不會憐憫我們,陶造我們成為合其所用的器皿嗎?
使徒行傳4:13–14
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又看見那治好了的人和他們一同站著,就無話可駁。
上述經文提到的「他們」,並非泛泛之輩,有官府、長老和文士、多名大祭司,又有大祭司的親族
(徒4:5–6),他們見證著彼得和約翰從「沒有學問的小民」,成為滿有膽量,為耶穌作見證的基督徒,便無話可駁
(徒4:14),只是禁止他們不可奉耶穌的名講論教訓人 (徒4:18)。當時彼得、約翰說:「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吧!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
甚麼使他們的生命變得不一樣呢?彼得和約翰的答案是「聽從神」。「聽從」有「服從」的含意,當我們「服從」一個人的說話時,必定在意那個人。若我們要「聽從神」,必先要在意神,彼得和約翰正是表達這樣的意思。英文聖經英皇欽定本
(KJV) 翻譯作「in the sight of God」,明顯地彼得和約翰在說明神在看世人所作的。而按原文的解釋,「sight」更有「in the presence of」(同在) 的意思若你留心「神與你同在」,你的人生會有轉變嗎?
多馬
2014年8月27日 星期三
屬靈卓越 (上)
當有人問你心目中的基督徒是怎樣的模樣時,未知你會否出現一個「無欲無求」的形象,可能這也是很多人心裡的答案。但這是否與聖經提到的基督徒相乎呢?
多馬
詩篇42:1–2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 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我幾時得朝見神呢?
詩篇63:1–2
(大衛在猶大曠野的時候,作了這詩。) 神啊,你是我的神,我要切切的尋求你,在乾旱疲乏無水之地,我渴想你;我的心切慕你。
約翰福音2:17
他的門徒就想起經上記著說:「我為你的殿心裡焦急,如同火燒。」
(經文引自詩篇69:9,「他」是指耶穌)
使徒行傳22:3
保羅說:「我原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長在這城裡,在迦瑪列門下,按著我們祖宗嚴緊的律法受教,熱心事奉神,像你們眾人今日一樣。」
羅馬書10:2
我可以證明他們向神有熱心 ……
(「他」是指以色列人)
約舊的可拉後裔和大衛渴想神,新約的耶穌、保羅和以色列人因神心裡熱火,從地上的事情來看,誠然是「無欲無求」;但對天上的事,他們卻是熱切追求。不論是初信的,或是已返教會多年的基督徒,若天上的事沒有使你心裡熱火,你可以檢視一下,神是否仍然住在你裡面嗎?
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新生命從認識豐盛開始
前文結尾時提到的「更豐盛」,其意思有兩個:
1.
超出基本 (exceeding)
2. 超越平凡
(extraordinary)
首先與大家談談「超出基本」。人的基本需要是衣食住行,其中香港人以「食」最為講究。既注重質量,又在意價錢,因此令經營自助餐 / 放題的食肆越來越多,單是上開飯喇 (Open
Rice) 的網站瀏覽,自助餐 / 放題的選擇已有 331 間。在兩三小時的時限內,人人都會不停落單,密密進食,甚至是狼吞虎嚥,唯恐不能「回本」。可是在不知不覺間,我們所鯨吞的食物,早已超出身體所需,更甚者是超出負荷。這種表面享受實質摧殘的行為,正由「貪念」造成。「貪念」原於內在的不滿足,從理性層面,我們都知道要適可而止,但在情感層面,卻又心癢難耐。很多時受到眼目刺激,便會大買特買,或是大食特食,往往事後又後悔不已,可是一段時間過後又再重蹈覆轍。
「豐盛人生」卻是截然不同,當人讓神介入他 / 她的生命時,神的能力會在其生命中運行,使人得著內在的滿足,自然能夠勝過貪念。作為基督徒的我們,如果還未能經歷這份從神而來的內在滿足,是否意味著神的能力在我們的生命中不能暢通運行呢?我們是否正在有意或無意地在攔阻,甚至是敵攔,神在我們生命中的作為呢?
「更豐盛」的另一個意思是「超越平凡」。現今香港社會提倡持續進修,自我增值,為的是要保持香港相對世界各地的競爭力。從個人層面來看,是要保持我們升學、就業和晉升的競爭力。「競爭力」對有些人來說帶有侵略性的意味,所以會為「競爭力」這個詞彙裝飾一番,例如會用「追求卓越」作代用詞。
當我們不斷對外在層面追求卓越的時候,你有不想到,對內在層面同樣需要追求卓越呢?
多馬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豐盛人生 -- 新生命
許多人對教會只有一個大概的認識:教會人士都很熱心,並鼓吹人人要認罪悔改。對一些「好人好姐」來說,這卻是摩不著頭腦:「我犯了甚麼瀰天大罪要耶穌為我死、為我上十字架?」其次,似乎只要「認罪」,便大功告成了,立刻成為信徒 (基督徒),可以得永生、上天堂。一個花不了多少時間的祈禱,便為你的永恆劃上完好的句號!?(參圖1) 救恩的一切都完成了!?
張熙和牧師在這本書《豐盛人生》的第一章,有許多論點,仔細分享聖經的真理。其中下列 3點,讓我感受良多:
- 人生的豐盛有兩個層面:(a) 有外在的、(b) 有內裏的 富足。
- 人往往只在乎「外在的富足」。以為有更美、更強、更快、更多、更大 ...... 這就是美好的人生。但外在的豐盛真能滿足心靈的需要嗎?
- 耶穌來是要讓你我能得到「新生命」,就是內裏的豐盛。
這樣看來,「內裏的生命」才是聖經所關注的豐盛人生。認罪悔改只不過是信靠神的起步點,隨之而來的應是信靠神走出每一步,經歷生命方向、素質上的改變,一生跟隨神,活出聖經裏的屬靈原則,這樣才有永生的確據。(參圖2)
孫雷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失衡邊緣
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財富、知識、科技和智慧,是上一個世紀或以前無可比擬的,香港人物質上的富庶也是位列世界前二十名的,根據國際機構ECA於2012所做的全球最理想城市調查,在四百多個城市當中,香港排名11,而在亞洲區的排名,香港更是位列第三,所以居住環境質素無庸置疑。但香港人的心理質素又如何呢?
香港醫院管理局於2012/13年度所做的臨床心理服務統計顯示,新增病人數目為24,754。香港現時約有7萬至20萬人更患有嚴重精神病,約有100萬至17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以香港2013 年底的人口為722萬計算,即約14%至24%人口患有精神障礙。上述兩項統計,反映香港人外在和內在失衡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嚴重,外在的富足,無法填補心靈的空虛。在追求物質豐盛之際,你願意停下來,探索自己的心靈欠缺了甚麼嗎?
表裡失衡的現象,不單出現在沒有信仰的人身上,甚至連基督徒也時有聽聞,而且情況變得越來越普遍,如果你是基督徒,得著心靈的慰藉是否你返教會的最終目的呢?這是否就是昔日跟隨耶穌的使徒設立教會的本意呢?與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又有甚麼關係呢?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我引用了約翰福音10:10一部分的經文,試嘗引起大家對耶穌與生命的關係的注意,耶穌來的目的,是要使人得著「更豐盛」的生命。
若「更豐盛」這三個字正吸引你著眼目,我邀請你藉著耶穌來認識神,讓神初次或是再次介入你的生命吧!
多馬
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好夢人生
80年代,香港人追求要做百萬富翁;
90年代,香港人奮鬥要做千萬富翁;
現在,大家拼命要做億萬富翁;
將來 ……
這就是你我生存的目的嗎?
這就是你我的理想人生嗎?
這就是你我人生最有價值和意義的作為嗎?
「我赤身出於母胎,也必赤身歸回。」(節錄約伯記1:21)
無人可以脫離這生命的規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時限的,當中卻有一個很多人不想面對的事實,就是人到了生命盡頭時,連一絲在世曾經擁有的,也不能帶走。人的生命再短暫,也比不上花卉的生命短暫。世界上壽命最長的花,要數生長在熱帶森林裡的一種蘭花,它能開八十天;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花是小麥的花,它只開五分鐘到三十分鐘就謝了。而較為人熟悉而又壽命頗短的花卉,要數曇花,從開花到凋謝,不到五小時,所以古人以「曇花一現」來形容時間的短促。
雖然如此,曇花開放期間,總是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活著的時候發揮它存在的價值,活得豐盛。你今天活著的是時候,又有否發揮你存在的價值,活得豐盛呢?
多馬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豐盛生命
「... 我來了,是要叫羊(或作: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約翰福音10:10下)
這是耶穌所說的,是對他的人生方向的一個聲明,他的一生,他的事工,就是為了要叫人得到更豐盛的生命。
首先,我們該明白,在耶穌的年代,牧羊是當時當地一種普遍的事業,往往也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對家庭所能肩負的責任。在好牧人的照顧下,群羊便能過「好日子」,能有清泉綠草。羊若在壞牧人手底下,或根本走掉了的羊,只好聽天尤命了。性命,還是有的,不會馬上死去,但餘下只是「苦命」。
耶穌所說的「更豐盛」是甚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這「更豐盛」的生命?
很可能我們馬上聯想到那些讓我們嚮往的東西,所謂的「五子登科」 (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和孩子),也就是國人以為富足人生的五項指標。簡單地說,這是「成功」的人生。
你有否想過,這些只不過是整個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難道你不知道這些都沒有長久的價值嗎?這些都會成為過去的。
依我看,耶穌所說的「更豐盛」的生命,所指的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是指屬靈生命。 (Jesus is not talking about a more abundant physical life, but about abundant life -- i.e. spiritual life.) 甚麼是更豐盛的人生?是擁有屬靈的生命啊!換句話說,耶穌來了是要人能得著屬靈的生命,而不是「祝福」你我的物質生命啊!
我們得首先弄清這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方向。這樣不會把人生方向弄歪了,也就是藉「屬靈的路線」來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
孫雷
這是耶穌所說的,是對他的人生方向的一個聲明,他的一生,他的事工,就是為了要叫人得到更豐盛的生命。
首先,我們該明白,在耶穌的年代,牧羊是當時當地一種普遍的事業,往往也是那些半大不小的孩子對家庭所能肩負的責任。在好牧人的照顧下,群羊便能過「好日子」,能有清泉綠草。羊若在壞牧人手底下,或根本走掉了的羊,只好聽天尤命了。性命,還是有的,不會馬上死去,但餘下只是「苦命」。
耶穌所說的「更豐盛」是甚麼意思?你是怎樣理解這「更豐盛」的生命?
很可能我們馬上聯想到那些讓我們嚮往的東西,所謂的「五子登科」 (銀子、車子、房子、妻子和孩子),也就是國人以為富足人生的五項指標。簡單地說,這是「成功」的人生。
你有否想過,這些只不過是整個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全部?難道你不知道這些都沒有長久的價值嗎?這些都會成為過去的。
依我看,耶穌所說的「更豐盛」的生命,所指的並不是物質的豐盛,而是指屬靈生命。 (Jesus is not talking about a more abundant physical life, but about abundant life -- i.e. spiritual life.) 甚麼是更豐盛的人生?是擁有屬靈的生命啊!換句話說,耶穌來了是要人能得著屬靈的生命,而不是「祝福」你我的物質生命啊!
我們得首先弄清這一點,這是非常重要的人生方向。這樣不會把人生方向弄歪了,也就是藉「屬靈的路線」來追求美好的物質生活。
孫雷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甚麼是「豐盛人生」?
「豐盛人生」是怎樣的人生呢?相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演譯。
有些人認為「豐盛人生」必須是一個成功的人生。為達到這個人生目標,他們會花盡每點精力去計劃、去實行、去建立這個人生目標。他們可能會想到要考進名校,跟著進頂尖的大學,選擇熱門的科目,畢業後就可以受聘於大機構裡工作。在那裡拼搏,爬上高位,在自己的事業上,創造煇煌的成就。事業有成後,他們可能會想到為自己的退休後生活計劃, 或是想到建立自己的名聲,給自己死後留名。
又有些人認為「豐盛人生」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生。他們未必想到需要為自己的事業創造煇煌的成就,他們可能會安於現狀,只是想無風無浪地渡過每一天,可以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養兒育女,成為一個小康之家,可以完成他們認為人生使命。最後,當然希望有兒孫在自己身邊陪伴安然離開。
這不是說這些都是壞事,但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只剩下這些呢?如果這是我們的答案的話,看來我們的人生會是非常悲哀,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是被限制在這地平線上。不幸地,所有這些都會隨著我們的肉體生命結束而過去!
那麼,是否有更多的事實我們還沒有看到呢?在《豐盛人生》這書裡,張熙和牧師從聖經裡,跟我們分享「豐盛人生」應該是怎麼的一回事,使我們可以有一個從聖經而來確據,能讓我們按著神給我們的「人生目標」而行,從而使我們的眼目能定睛在神在我們身上所定的旨意裡。
神藉這書給弟兄姐妹的亮光和體會,會在這博客裡跟你分享。如果你對這題目都有相同的感受,請你留言給我們,好讓我們的生命能藉這博客得以交流。
磯法
有些人認為「豐盛人生」必須是一個成功的人生。為達到這個人生目標,他們會花盡每點精力去計劃、去實行、去建立這個人生目標。他們可能會想到要考進名校,跟著進頂尖的大學,選擇熱門的科目,畢業後就可以受聘於大機構裡工作。在那裡拼搏,爬上高位,在自己的事業上,創造煇煌的成就。事業有成後,他們可能會想到為自己的退休後生活計劃, 或是想到建立自己的名聲,給自己死後留名。
又有些人認為「豐盛人生」應該是一個幸福的人生。他們未必想到需要為自己的事業創造煇煌的成就,他們可能會安於現狀,只是想無風無浪地渡過每一天,可以組織一個美滿的家庭,養兒育女,成為一個小康之家,可以完成他們認為人生使命。最後,當然希望有兒孫在自己身邊陪伴安然離開。
這不是說這些都是壞事,但我們的人生是不是只剩下這些呢?如果這是我們的答案的話,看來我們的人生會是非常悲哀,因為我們的生命只是被限制在這地平線上。不幸地,所有這些都會隨著我們的肉體生命結束而過去!
那麼,是否有更多的事實我們還沒有看到呢?在《豐盛人生》這書裡,張熙和牧師從聖經裡,跟我們分享「豐盛人生」應該是怎麼的一回事,使我們可以有一個從聖經而來確據,能讓我們按著神給我們的「人生目標」而行,從而使我們的眼目能定睛在神在我們身上所定的旨意裡。
神藉這書給弟兄姐妹的亮光和體會,會在這博客裡跟你分享。如果你對這題目都有相同的感受,請你留言給我們,好讓我們的生命能藉這博客得以交流。
磯法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