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賽亞書40:29–31
疲乏的,他賜能力;軟弱的,他加力量。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雅偉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
(上述經文以「雅偉」取代「耶和華」,因希伯來原文為יהוה,英文翻譯應為YHWH,全寫為YaHWeH,「YAH」的中文讀音為「雅」,「WEH」的中文讀音為「偉」,故中文應譯作「雅偉」。日後於網誌裡引用的經文,均會用上「雅偉」一詞。)
經文提到的「等候」,按希伯來原文解作「仰望」和「期待」,得力的秘訣在於「仰望」和「期待」神。以賽亞書40:31是不少基督徒的鼓勵,可惜卻不是很多信徒明白其中的意思。「等候神」很多時會掛在信徒的嘴邊,縱然我換上另外兩個動詞,讓人知道「等候神」可解作「仰望神」和「期待神」,但實質是盼望神甚麼,你能回答嗎?
以賽亞書39章講述猶大王希西家剛剛病癒,於是巴比倫王巴拉但的兒子米羅達巴拉叫使者送上書信和禮物給他致以慰問和祝賀。希西家非常高興,向使者展示擁有的一切,包括金子、銀子、香料、貴重的膏油和武庫的軍器等。先知以賽亞知道後便為雅偉向希西家傳話,預言希西家所有的及其眾子,將來都要被擄到巴比倫。接著的40章1節,雅偉說要安慰祂的百姓,以這樣的背景再看40章31節時,會明白雅偉在鼓勵百姓於被擄的日子要「仰望神」,神會使他們有力量度過被擄的艱難歲月。
昔日猶太人被擄,今日我們同樣是被擄的一群,我們都成了罪的奴僕。
約翰福音8:31–34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他們回答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從來沒有作過誰的奴僕。你怎麼說『你們必得自由』呢?」耶穌回答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
這真是發人深省的經文!耶穌說這番話的對象是「信他的猶太人」,耶穌形容他們是「罪的奴僕」。若耶穌今日向信他的你和我說同樣的話,我們有甚麼反映呢?今日很多教會都鼓勵人去「信耶穌」,明顯地不足以使人從罪裡得釋放。惟有「真門徒」才能從罪裡得釋放,他們會「常常遵守主耶穌的教導」。「常常遵守」是從英文「abide in」翻譯出來,可以解作「住在」。這與從罪裡得釋放,有甚麼關係呢?
給大家一點提示,請看約翰福音8:35。
多馬
豐盛人生
讓我們體會神如何給我們一個豐盛的生命
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2014年12月13日 星期六
假的真不了
1986年10月9日,在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首次上演了一齣小說改編、風靡全球、被譽為百老匯最長壽,至今 (2014年) 仍在上演的音樂劇,名為《歌聲魅影》。其引人入勝之處是戲中有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虛幻」令人有幻想的空間,所以令人著迷。正如男主角魅影經常帶著面具展現人前,帶有攝人魅力,及至人們發現面具背後是一張醜陋的面龐時,魅影的吸引力變得蕩然無存。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自覺地也成了魅影,有些基督徒也不例外。我們明白「面具人生」當然有問題,那麼是「面具」還是「人生」出了問題呢?我相信答案呼之欲出。這與前文提到的「假冒為善」有甚麼關係呢?
假冒為善 (Hypocrite) 在希臘原文解作在舞台上演戲的人,演員根據劇本的要求,在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基本上是在演戲,我們看見的演員並不是在展示其真正的本性。耶穌以「假冒為善」來形容法利賽人對著神表裡不一。馬太福音23章記載了耶穌提到法利賽人的七禍,第27至28節講述他們表裡不一的問題:「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好像粉飾的墳墓,外面好看,裡面卻裝滿了死人的骨頭和一切的污穢。你們也是如此,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裡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
「公義」和「不法」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表面在行出神的律法,內裡卻在違反神的律法。法利賽人企圖以純粹遵守律法條文的「廉價」行為來取悅神,作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在做相同的事呢?按時到教會聚會、以基準執行事奉、依指定敬拜模式…… 作人看為稱職的基督徒,看來並無不妥,可能你所認識的基督徒月復月、年復年也在做同樣的事情,甚至是終此一生都是這樣行,可以得著人的認同和讚賞,我相信感覺是良好的。
可是,當形式蓋過了本質時,會成為信徒的危機。表面上我們所做的是為了更親近神,但不自覺地卻與神的關係越拉越遠,我們要當心被事奉壓死了我們基督徒的生命,當你心裡只把教會的服事視為一項「任務」,而不是與神同工的一個福份時,你不會經歷到從神而來的能力,卻是不斷在支取,甚至是透支自己的精力來服事神,這與你每天為著學業、工作和家務等事情來營營役役,有甚麼分別呢?可能你想成為基督徒的初衷是活得有價值、活得「充實」,但因著教會需要運作得更暢順,而使大量的事奉擠進你的時間表,那時只會是「充塞」了你的生命,與你的原意是大相逕庭。
要活出完整的新生命,你需要從聖經找答案!
多馬
多馬
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
生命的轉化
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呢?
為何彼得、約翰和雅各在與耶穌同行的時候,生命的轉化卻不持久呢?
這與前文結束時提及耶穌講論的衣服比喻,有甚麼關係呢?
為何彼得、約翰和雅各在與耶穌同行的時候,生命的轉化卻不持久呢?
這與前文結束時提及耶穌講論的衣服比喻,有甚麼關係呢?
路加福音5:36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每逢耶穌說比喻,都是以世上發生的事來喻表屬靈的事情。耶穌主要按著猶太人的風俗習慣來設比喻,加上這是兩千多年前的比喻,因著地域和時間的差異,我們若能瞭解當時的背景資料,對我們掌握比喻的屬靈含意,很有幫助。由於耶穌時代的猶太人並不富裕,不會把破了的衣服立即扔掉,而是選擇用布修補破口後再著,但卻不會用上新布。經文提到「把新衣服撕下一塊」(簡稱:新布) 和「舊衣服」(簡稱:舊衣) 是不相稱的,同時新衣服會被撕破。
這個比喻不只記載在路加福音,而且在馬太 (太9:16) 和馬可 (可2:21) 福音也有記載,證明是耶穌非常重要的教導。若在新衣服剪下一塊,我們很容易明白新衣服會被破壞。而耶穌提及的「不相稱」,是甚麼意思呢?馬太和馬可福音的平行經文,都提到:「新布會帶壞舊衣,並且破得更大。」因為新布較舊布有彈性,一般在洗滌後會縮水,而舊衣服的布卻不會縮水,因此這樣的變化會使得舊衣服的破洞變得更嚴重。到底當中有甚麼屬靈教導呢?
耶穌說這個比喻之前,是在談論猶太人的飲食習慣,當時耶穌和門徒正與罪人和稅吏一起吃飯,法利賽人和文士看見了,就向耶穌的門徒發怨言說:「你們為甚麼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呢?」他們更以施洗約翰的門徒和他們的門徒一樣禁食禱告,來反證耶穌與其門徒的做法不合乎猶太人的傳統。因此,耶穌以補衣的比喻給他們屬靈的教訓。「衣服」的希臘原文「himation」是從另一希臘文「hennumi」衍生出來的,是一個動詞,解作「穿上」。當用在屬靈的事情上,往往與生命有關 (林後5:4、弗4:24、西3:10),新舊衣服可看成是新舊生命的對比,若新衣服喻表新生命,由於新布是新衣服的一部分,因此其屬靈含意是部分的新生命,或可看為是不完整的新生命。
法利賽人所拘泥的是人的傳統,這是他們看為正確的事,以為在守神的律法。可是耶穌多次用「假冒為善」來形容他們,並在馬太福音15:7–9記載了耶穌這樣教訓他們 ---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說的預言是不錯的。他說: 「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
只是嘴唇尊敬神,就如同新布補在舊衣上,原意是想親近神,結果卻是遠離神。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會否在不自知不覺間也成了「假冒為善」呢?
多馬
多馬
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人生渴求
我們都是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這似乎是人的天性,所以,這世界都是圍繞著這「天性」而運行的,我們不斷看到有新的發明、新的產品推陳出新。
就以娛樂為例,電影有了只不過百多年的歷史。起初,電影是黑白播放的,而且是沒有聲音,當時人們觀看電影,需要從人物的動作和字幕去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情節,不久,電影就有了聲音,人們看電影時的聲音的感官豐富了,再過了不久,電影變成彩色播放,人們觀看電影時對影像有了更細緻的感受,電影鏡頭裡的布景,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地呈現在眼前。
另一方面,人們看電影需要上電影院看的,當時來說這是一件頗為隆重的事情,不是說要看就能看。隨著電視機的發明,人們不必需要上電影院才能看電影,而且有不同的頻道,提供不同類型的電影給人們觀看,只須扭扭頻道選擇制便可。
今時今日,隨著互聯網的研發,無線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發明和普及,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就能使用無線數據網絡,打造我們的「私人影院」,就能隨時隨地看我們想看的電影。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推動這些發展是基於人們對事物的渴求,沒有渴求,這些事跟本不會出現的。
在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上,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是沒有兩樣的,那麼,基督徒所渴求的與非基督徒有甚麼不同呢?或者我們從聖經裡會有所啟發。
傳道書1:8-11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傳道書的作者看到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似乎看到世界不斷地發展,不斷有「新鮮」事出現,但這些事過了一會兒就陳舊了,而且沒有人會記念。以上述的例子而言,現在我們根本不會再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日子,下一代更不知黑白電視為何物!
傳道書3:11-14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的作者也看到,神已經將永生 (永遠的生命) 這意念放在我們心裡,雖然我們不能參透神的作為,但我們能經歷得到祂是在作事,而神一切所做的都必存到永遠,這樣,使我們能對祂存敬畏的心。最明顯的,就是神藉耶穌基督將這永遠的生命顯明出來。
約翰福音5:24-2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這裡耶穌講到:「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 誰會聽耶穌的話呢?就是那跟隨耶穌的人,就是基督徒。這樣,基督徒就有了永生的憑據。有了這憑據,我們的眼目就不會只放在地平線上。神把我們的眼目轉到天上去,好叫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彼得前書3:20-21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纔為你們顯現。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因此,對比永生,地上所有的一切都變暫時了!就像我們往外地旅遊,須然每個景點都可能給我們為之讚嘆,但我們並不會為此而留戀在那裡,到了時候,我們還是渴想回家吧!
希伯來書 11:13-16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神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家鄉,你是否渴求這個家鄉呢?你有否為回到這家鄉作出準備嗎?
磯法
就以娛樂為例,電影有了只不過百多年的歷史。起初,電影是黑白播放的,而且是沒有聲音,當時人們觀看電影,需要從人物的動作和字幕去理解電影所表達的情節,不久,電影就有了聲音,人們看電影時的聲音的感官豐富了,再過了不久,電影變成彩色播放,人們觀看電影時對影像有了更細緻的感受,電影鏡頭裡的布景,人物的表情更加豐富地呈現在眼前。
另一方面,人們看電影需要上電影院看的,當時來說這是一件頗為隆重的事情,不是說要看就能看。隨著電視機的發明,人們不必需要上電影院才能看電影,而且有不同的頻道,提供不同類型的電影給人們觀看,只須扭扭頻道選擇制便可。
今時今日,隨著互聯網的研發,無線網絡的發展,智能手機的發明和普及,我們幾乎每個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機,以非常便宜的價錢就能使用無線數據網絡,打造我們的「私人影院」,就能隨時隨地看我們想看的電影。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到,推動這些發展是基於人們對事物的渴求,沒有渴求,這些事跟本不會出現的。
在渴求我們認為美好的事情上,基督徒跟非基督徒是沒有兩樣的,那麼,基督徒所渴求的與非基督徒有甚麼不同呢?或者我們從聖經裡會有所啟發。
傳道書1:8-11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傳道書的作者看到一個事實:雖然我們似乎看到世界不斷地發展,不斷有「新鮮」事出現,但這些事過了一會兒就陳舊了,而且沒有人會記念。以上述的例子而言,現在我們根本不會再懷念看黑白電視的日子,下一代更不知黑白電視為何物!
傳道書3:11-14
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原文是永遠)安置在世人心裡。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神的恩賜。我知道 神一切所做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神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
傳道書的作者也看到,神已經將永生 (永遠的生命) 這意念放在我們心裡,雖然我們不能參透神的作為,但我們能經歷得到祂是在作事,而神一切所做的都必存到永遠,這樣,使我們能對祂存敬畏的心。最明顯的,就是神藉耶穌基督將這永遠的生命顯明出來。
約翰福音5:24-26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不至於定罪,是已經出死入生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時候將到,現在就是了,死人要聽見神兒子的聲音,聽見的人就要活了。因為父怎樣在自己有生命,就賜給他兒子也照樣在自己有生命。
這裡耶穌講到:「那聽我話、又信差我來者的,就有永生。」 誰會聽耶穌的話呢?就是那跟隨耶穌的人,就是基督徒。這樣,基督徒就有了永生的憑據。有了這憑據,我們的眼目就不會只放在地平線上。神把我們的眼目轉到天上去,好叫我們有永生的盼望。
彼得前書3:20-21
基督在創世以前是預先被神知道的,卻在這末世纔為你們顯現。你們也因著他,信那叫他從死裡復活、又給他榮耀的神,叫你們的信心和盼望都在於神。
因此,對比永生,地上所有的一切都變暫時了!就像我們往外地旅遊,須然每個景點都可能給我們為之讚嘆,但我們並不會為此而留戀在那裡,到了時候,我們還是渴想回家吧!
希伯來書 11:13-16
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沒有得著所應許的;卻從遠處望見,且歡喜迎接,又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說這樣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家鄉。他們若想念所離開的家鄉,還有可以回去的機會。他們卻羨慕一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所以神被稱為他們的神,並不以為恥,因為他已經給他們預備了一座城。
神已為我們預備了一個家鄉,你是否渴求這個家鄉呢?你有否為回到這家鄉作出準備嗎?
磯法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我們在這裡真好!
當神與你同在時,你會察驗到自己生命的變化,可能你會不自覺地說出:「我們在這裡真好!」按新約聖經記載,耶穌帶著彼得、約翰和雅各上山去禱告,正禱告的時候,他的面貌就改變了,衣服潔白放光 (路9:28–29)。他們在禱告時,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不單耶穌的面貌改變了,連門徒也都打盹。「打盹」按希臘原文可解作「屬靈不活躍」(spiritual torpor)。
由於耶穌是內心清潔的人,因此與神同在時會反映出神的榮光;相反地門徒還受著肉體的需要所困擾,例如因忘了帶餅上路而彼此議論 (太16:7),未能集中焦點在神身上,以致與神同在時出現打盹的屬靈不活躍情況。下次當你祈求神與你同在時,留心可以出現以下三種情況:
未有覺察任何生命變化 → 你不是在與神交通 (可能只是在自言自語)
覺察生命疲乏無力 / 打盹 → 屬靈不活躍覺察生命滿有能力 / 清醒 → 神的生命力正在你的生命中運行
在耶穌改變形象時,門徒經歷了上述的第二和第三種情況,他們先是打盹,屬靈不活躍。其後將焦點集中到神身上時,他們清醒了,就看見耶穌的榮光,並同他站著的摩西和以利亞 (路9:32)。其實當耶穌與門徒一起禱告時,耶穌的榮光,並摩西和以利亞便顯現了,只是門徒在屬靈不活躍的狀態,所以「看不見」。
「看見」按希臘原文有「覺察」 (be aware) 的意思。若你願意與神交流,神必與你同在,祂也願意將生命力澆灌在你身上,問題在於我們是否「覺察」,以致神的能力得以「正常地」在我們的生命中運行。不過,即使明白箇中道理,我們似乎卻感到力不從心。在我們的基督徒生活上,我們仿如坐在屬靈的過山車,既會經歷屬靈高峰,也會不時遇到屬靈低谷。
正如彼得看到眼前的屬靈景象,受著神的靈感覺,不自覺地說出:「我們在這裡真好!」 因為當時他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更提議為耶穌、摩西和以利亞搭棚。按經文的背景,當時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 (約7:2),可能彼得的想法是在這裡慶祝節期,而不上耶路撒冷過節。說這話的時候,有一朵雲彩來遮蓋他們;他們進入雲彩裡就懼怕。有聲音從雲彩裡出來,說:「這是我的兒子,我所揀選的(有古卷: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路9:34 – 35)
不單彼得,就是約翰和雅各也經歷到神與他們同在。若神的能力在約翰和雅各身上運行,他們的心會懷著愛。可是運行卻不持久,以致雅各和約翰遇到不如意時,人的情緒再次浮現,甚至動了殺機。耶穌和他們下山後,與其餘九位門徒一起來到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那裡的人不接待耶穌。他的門徒雅各、約翰看見了,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做的 (有古卷沒有像以利亞所做的這幾個字) 嗎?」 耶穌轉身責備兩個門徒,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 (路9:54–55) 神沒有使他們的心轉化,原因何在?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路5:36)
希望這節經文,能幫助大家默想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下回給大家答案。
多馬
耶穌曾設了一個比喻:「沒有人把新衣服撕下一塊來補在舊衣服上;若是這樣,就把新的撕破了,並且所撕下來的那塊新的和舊的也不相稱。」 (路5:36)
希望這節經文,能幫助大家默想生命轉化的關鍵是甚麼,下回給大家答案。
多馬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生命力
很多香港人喜愛吃三文魚刺身,三文魚的學名是「鮭」,按生物學分類屬於鮭科。有一種與鮭的外型相似的魚,學名是「鱒」,體型較鮭略小,當中有一種名為「褐鱒」,牠們於每年11和12月,為了尋找合適的產卵地方,有游上瀑布或迴游至上游的逆流而上習性。
於2007年在英國一個鱒魚養殖場,上演了一幕「大逃亡」。其中一條褐鱒,逆流跳上距離水面約90公分、直徑20公分的進水管,游向九公尺外的伊欽河支流。連鱒魚專家看了都嘖嘖稱奇,牠們竟然逆流穿過那麼小的管子,只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於2007年在英國一個鱒魚養殖場,上演了一幕「大逃亡」。其中一條褐鱒,逆流跳上距離水面約90公分、直徑20公分的進水管,游向九公尺外的伊欽河支流。連鱒魚專家看了都嘖嘖稱奇,牠們竟然逆流穿過那麼小的管子,只為了完成傳宗接代的使命。
當你祈求「神的生命」在你身上運行,是否同樣是為著要完成某些使命呢?提到「神的生命」,很多人會覺得是為著神的好處,正因如此,很多人會抗拒福音,心想為何自己要付代價來為神作事呢?不過,讀者有否想過,為何歷世歷代卻有無數的基督徒為著完成神的使命付上生命的代價呢?
梵蒂岡教廷官員於2013年在聯合國演講中披露驚人數據,指全球每年約有10萬教徒因信仰緣故被殺害。回顧20世紀,這一百年內就有超過2,600萬教徒,因承認耶穌是基督或拒絕放棄信仰而殉道,即平均每三分鐘就有一人殉道。
向外邦人傳福音的先驅使徒保羅,曾在傳福音的歲月中,經歷了疲乏、痛苦、饑渴、寒冷、赤身露體、毆打、監禁、石擊、船壞、海陸的危險,其後更因信仰的原故被誣告而監禁,於獄中曾寫信給視為兒子的年青教會領導提摩太。
提摩太後書4:6 – 8
我現在被澆奠,我離世的時候到了。 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不但賜給我,也賜給凡愛慕他顯現的人。
保羅提及「離世的時候到了」,意識到自己殉道的時間將近,形容自己打了「美好的仗」,又有公義的冠冕賜給「愛慕基督顯現」的人。當然,保羅也是「愛慕基督顯現」的其中一份子。「愛慕」的希臘原文是「agape」,意思是「無條件的愛」,保羅表達他懷著「無條件的愛」,等候基督再來。
因此,當基督徒想完成神的使命時,不是單純地履行責任,而是出於「愛」。「愛」不只是情感的交流,也是生命的交流,神感受到我們藉著禱告,祈求聖靈降臨、聖靈灌溉、聖靈同在,或是被聖靈充滿,都是在表達渴想與神同在的生命訊息,便答允我們的祈求,將自己的生命力注入我們的生命當中,這是何等美好的景象呢!
多馬
快樂人生
對許多人來說,每一天只有一個朦朦朧朧的心願,就是希望能過得快樂一點。尋找樂子就成為了人生的動力。
我聽過兩個朋友的對話:
甲:我去教會了......
乙:好玩嗎?
似乎「好玩」、「有趣」、「喜好」都是與「快樂」相關相連的。如果不能讓人快樂起來,那不就成了「悲哀」嗎?
你能否列出五樣令你快樂的事?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你現在快樂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二講:得喜樂的秘訣》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我聽過兩個朋友的對話:
甲:我去教會了......
乙:好玩嗎?
似乎「好玩」、「有趣」、「喜好」都是與「快樂」相關相連的。如果不能讓人快樂起來,那不就成了「悲哀」嗎?
你能否列出五樣令你快樂的事?
1 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
你現在快樂嗎?
孫雷
注:下圖為 《豐盛人生第二講:得喜樂的秘訣》 的圖解筆記 (visual note),讓你能以視覺的方式,吸收這章的精粹。
訂閱:
文章 (Atom)